top of page

【淨化是?篇】給成熟的瑜伽人:打開感知, 活在當下 About niyama: saucha



請先不要去惦記神性,正因為,你連自己都離得很遠。

照鏡子觀察自己並不是太困難的事。做瑜伽有點像是這麼回事,一邊做一邊覺知,一邊經驗一邊探究,因此,瑜伽體位練習其實是件簡單的事,好像念小學、中學一樣,先是從動身體的過程中而更認識自身的基本,之後,才再安排往高處追求發展。

可是,在預設的教學立場上,作為老師 (協助者) 的姿態,我心裡清楚得很,有時侯還是會被一些問題所困擾。

我只能看守教學的定力,一邊自問與自答。

觀其並反思學生的肢體語彙、思緒語彙,接下去繼續相處的話,該如何協助她們,穩定地從練習中得到的充實的認同、安全感、信任感,進而自己獨立起來,進入寧靜致遠,可能有天不再需要我。

在八肢串聯瑜伽的概念中,關於心思精進的哲學 (niyama),其中有個部分,特別強調『淨化感』(saucha)。

談論淨化感,首先要理解到生理與心理的淨化會互相影響。

在日常生活裡,就像是有一層薄薄的霾,在一天似見非見之間,處在專心、分心;有意識、無意識之間;霾氣悄悄矇住眼耳口鼻等感官感知,可是卻並沒有阻礙心識的胡思亂想。 於是,心識在過去的世界裡,拖拉住身體的發展,卻沒有被感官知覺發現,因而錯過『當下』的新體悟,反而可能越來越多限制住未來。 要是能往『當下』多靠近一點,多認識當下的感受,就能清楚地比對或發現每次『當下』的微妙區別。 認識當下,而從根本認知上理解心識有不矛盾的、也有雙向支持的感覺,就算生命悄悄地變動,也有能力去排除抽象的雜念,不去主動侵擾當下,在當下意識到那層霾,意識到全體自我的狀態。 (類似心理學的減敏-脫敏概念)。 於是,這樣的過程形成一種淨化感。『當下』轉化過去的經驗成為繼續前進的動力,創造詮釋與解惑,甚至帶來知足常樂,引來安貧樂道的感受。 淨化的感受為自己開啟精進的過程,越來越有自信,於是催化瑜伽的『完整』。 正確的瑜伽練習,能將淨化作用的過程很清楚的呈現在練習者的面前,於是,即便不再來上課,我也不會擔心。 在我看來,成熟與不成熟之間,如果追求成人般真正長久穩定的根本,始終要往源頭去追尋,憑自我的力量看守『當下』的清澈。維持清明可見的源頭,一定得靠自己獨立起來,精進而精進自在。

作者@yogabyUma 備註: 『 淨化是…』正確的瑜伽,誠摯坦然地與自己相處。見瑜伽經2.52-53 — 規律的呼吸數息,能排除汙穢,協助心識準備妥當,朝向當下所選擇的目標,專注地修練。

Kommentare


Featured Posts
Recent Posts
Search By Categories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