靈性是什麼?《遇見大禮大同之前: 終篇》Before Huhus and Shakadang
天亮起整裝、跋涉、然後尋一處落腳,起一灶燒一鍋水,舖一床、求一夜安穩是展開生活的方法。
在生活中做認為重要的事,只看見想看見的,是生命的盲點,好像沒有意識的機器人,隨著時間扭轉發條而擺動。
一開始是不尋常的智慧突然出現,接著了解到某種看不到的事物同時也存在生活的環節裡,雖然隱秘卻依舊有些影響,好像髮辮上纏了一個看不見的結,梳理不開,越理越亂,總有一日要與之面對面。
從南投的仁愛霧社到花蓮太魯閣台地―大禮大同部落之間,距離位置其實比想像地近。
翻山越嶺地穿過去,在海拔3600公尺的高度裡上上下下,以此作為起點,我又拾起了過去的筆墨雅興,開始寫些歇腳的片段、經歷的紀錄,其中的一段從野溪溫泉的洞穴裡開始騷動,於是留到終篇裡洗漱,心裡也明白紙上的文字並不能盡如人意,且有如山澗鐵架橋般草率,但是對於有需要的人來說,卻是最容易取用的捷徑,神奇地揭示一處夢想著要探訪的淨土。
瑜珈練習的興緻在於清晨,陽光普照的片刻,推肩展手、一靜一動,與生態演化的過程互動起來。
溫軟的呼吸、奔騰的心跳、大腦裡每一片皺褶的韌性,生命在你眼下自然地展開,因為活著,所以你要吃、你要跳,你要清爽、你也要自在。
接下去好幾個小時後,繼續在森林裡面馬不停蹄地走,腳程是粗野魯莽地,意識也是粗心大意的,與他人坐在辦公室裡勞動沒有兩樣,但是瑜珈的練習此刻卻有所展現,如今像這樣長時間疲憊、麻痺的勞役已經不感辛苦,身心意識中的靈性已然是一棵大樹,有靈性的樹木並不會因為頂上的枝椏有所斷損就失去生命,自然的進程將鼓舞它繼續向下生根,當瑜珈根節越扎越深,越長越牢固,生活中的經歷都將化為這棵樹最美好的注解,在兩頭浩瀚的峽谷間,自成一片生機盎然、隨風擺盪的絕美風景。
在「心性、身性、靈性」的筆記註記旁,我標示著「心裡想的、身體做的、有智慧的作為」。
如果所作所為沒有真正做到親近智慧,瑜珈的樹便結不出傳承的果實,靈性的啓蒙變成是自我心靈療癒、自我放鬆身心、自我追求健康的一種說法;在一望無際的世界中,經過瑜珈而成功生存下來的人們聚集在一起對神性有所呼求,只能稱為「適應」,而『適應力』是指一種保持優勢的能力,使某個物種、某個族群不會被淘汰、滅絕或消失,成為天擇之下,被庇護的強者。
連續的步行鍛鍊終於讓我的涼鞋撒手人寰,在最後一天裡雙雙斷成兩半,鞋斷了不打緊,我有心繼續走下去,所以索性套上兩雙襪子,半赤腳地跟在達先生的身後。
途中又是好幾個小時的碎石道,腳心被扎得隱隱作痛,心裡便念著快快下山,與山下的一味溫泉白湯相聚。
文山是太魯閣山區中唯一聽說的溫泉,山下的鹽泉從大沙溪畔的岩壁縫隙中流淌而出,順勢匯集在溪床的石岩池中。有了溫泉浴的安慰,再多的酸痛也不過是一時的;當甜味心滿意足地來了,哪些苦澀不過是引子,讓先苦後甘得以實現。
一個太魯閣不是傳奇,千萬個太魯閣才是傳奇,瑜珈所謂的靈性,有悟性的人把它解讀成涅槃、三摩地,但是對一般的愚鈍而言,卻可能是一顆還沒孵化的『石頭』,遠看像顆蛋,近看也不明白裡面究竟裝的是什麼,但是如果長時間任憑它去經歷一場,從每一天移動的痕跡中觀見變化。
當流水穿透石頭,舊的智慧自然被掙脫淘汰,新的智慧也會自然地出現,為另一段生命週期而展開。要是能夠明白生活的過程本身也是自然而然地循環,一會笑一會兒大哭,勇敢果決地做出選擇,永遠不要輕易放棄接近新的意志。
多點經歷,多點體會,多些智慧,天亮起整裝、瑜珈,繼續出發吧!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