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肢串聯瑜珈:體位法技巧介紹 You only remenber the moments When you were conscious
動作是一樣的;張力與作用力是一樣的,經過上百次、上千次、上千萬次的練習之後,來自呼吸系統、骨骼肌肉系統、結締組織乃至於全身每一處共享效應;謙卑地迎接、閱讀、反覆聆聽身心的回饋、反映、重建的訊息,這就是體位法。
從基礎拜日式開始到進階第六套串聯動作,八肢串聯瑜珈 大約包含上百個體位法需要練習,大約練到進階第三套的時候,練習者已經游刃有餘,對體位法的訊息將另有解讀。
彷彿眼前雖有一片大海,卻不再是阻隔、將身心隔離開來的存在。
腳下有一艘船,或者好像身處摩西分海的故事中,大海就此分開變成一條清晰可見的大道,有心人一個接著一個往前走,不再畏懼心魔,反而能夠關照著自己向前走,從無知到一心求道,而悟道。
把大腦當作是一片『腦海』,在每一堂瑜珈課中,重複練習體位法的過程中,透過一樣的動作練習,一次又一次地將被動的身心振作,使他清醒過來。
等到某一天足夠熟悉的感覺出現,主動將變回被動,體位法動作將被生命能(Prana)引導串連起來。
當肌肉不再需要刻意放鬆或者用力,當關節不再需要刻意伸展、鬆動,從此之後,便可以注視著自己在瑜伽中如何作動。
就算是暫停下來練習呼吸法的片刻,一把內觀的火也不會輕易停息,憑藉著生命能量,使燭火的光亮在黑暗中更容易顯現出來,一步接應一步,照亮無垠的腦中之海。
我自身的體驗當初也和每位學生是一模一樣的;剛開始都是在身體軟弱、僵硬、緊繃、不習慣、沒有自信、自卑中徘徊,可是這些不確定性將在一天天的練習中漸漸褪去,『我執』和目的性,也會隨之消散-- 誤解、偏見、成見、慾望、期待 (貪嗔癡) 。
越是細心觀照身體變化的瑜珈老師,越會覺察到如何在心性和心態上去引導學生。
一旦學生在生理上感覺到某種改變,例如肌耐力增加、健康狀況變好,其實等於是他的內心裡已經意識到某種轉變的開始,只要順勢經過這個階段,繼續練習的話,體位法對生活的影響力也會越來越強大。
持續練習體位法,辨明身心改變的過程,將會重建你對生活世界的理解力、想像力、甚至是創造出新的想法、記憶;因為過去的種種感受突然之間被調轉成新的內容,那種感動將有如重新建立起一個更加真實的世界一樣。
想像成你的生活好像手機功能,當你轉到瑜珈體位法模式,大腦便將身體、生理反應、意識、心理、記憶、感覺至於細胞,全體連鎖與其他休眠、機能低下的部分連結起來,以至於創新出一些原本還以為不存在的東西。
所以體位法相當於身心之間的媒介。
讓『主動』影響『被動』、將『被動』轉為『主動』;練習過一段時間的人多少能夠體會這種比喻,好像我們睡覺的時候也呼吸,練習瑜珈的時候也呼吸,前一個是被動的系統,後一個卻是主動參與,可是兩者之間卻不能劃清界線,應當共同肩負著同樣的使命。
因此,無論是靜靜地練習陰態伸展(類似陰瑜珈概念),或是有節奏地做串連流動,一定要在練習過程中嘗試內觀身心、反思行為與想法,要不然就算學會一千種體位法也是茫然;相反來說,如果放低身段,好好地做,就算只會重複做兩套拜日式體位法串聯,也能知足了。
如果做體位法的時候感覺好像運動訓練一樣,為了多流些汗、塑身減肥、伸展一下而已,不能算是真正地練習『瑜珈』。
這種隨意的心態好像電影『命運好好玩』中的主角那樣,因為一時僥倖按下人生遙控器上的快轉鍵,卻無緣錯過生命裡最美好、最難得的部分。
從一開始模仿體位法的動作跟著做,一邊覺察過程中的身心感受,到一邊思索著應對;體位動作將逐一建檔成為新的意識記憶。
瑜珈超越僅僅是生理運動的功能,反而成為一種生命姿態的塑形;再仔細想想,其實從出生開始,我們就已經學會這種生命技巧,並且一再地重複相同的過程;例如臉部表情-笑容就是一個例子,現代社會上有很多的課程活動教學如何哭與笑,因為有很多人需要學習表達情緒與溝通。
不分年齡,每個人都能夠很自然地接近八肢串聯瑜珈,從中體驗生命的根源何處,更體悟到生態自然的奧妙。
從練習體位法開始,在最初的一瞬間,為了喚醒那些糊哩糊塗、會走動卻沒有靈魂的軀殼,像是一個Upanayanam 典禮,象徵一個孩子開始學習新知識,迎接新思想的第二次誕生。
我們都需要兩次的誕生。
作者@yogabyUma備註: 在印度地區文化中,有著人類至少出生兩次的傳統信仰。
第一次是身體出生,第二次則經由上師(老師)的指引智慧重生。
第一次出生的時候要經歷 Jatakarman sanskara 儀式作為標記;第二次誕生則經過Upanayanam 或 Vidyarambha 儀式作為象徵。
相關文章--延伸閱讀 :
Comments